、活动背景及意义
为响应学校就业指导处要求,体育系针对各班级就大学生就业方面开展了主题班会。大学生实习期是大学生人生路上及其重要的阶段,站在这个人生路口,有的同学早有准备、信心满满,有的同学却没有计划、一片迷茫。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可选择继续深造、就业、创业三条路径。这三种选择各有利弊,本次主题班会就是要讨论这三方面的利弊,留意各个途径的方法和要点,分享大家的职业规划。这次班会,对同学们意识到当先严峻的就业形势,了解各种去向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班会内容:
本周三我们班级完成了就业技巧与择业观念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分析了择业观念中的误区,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中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表现为“鱼”与“熊掌”两者兼得的愿望、这山望见那山高的趋向,总想着一步到位,想要找待遇好、环境好、工作轻松,不加班,节假日、周末休息时间长的工作。
2、思想状态不稳定、浮躁从学校刚刚步入社会,往往存在四种矛盾,即对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心理矛盾;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活泼好强与自我意识不够成熟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择业是难免回产生多变性,具体表现在:有些酷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又怕过艰苦的生活,择业时茫然无措;有些人意识到基层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但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择业是举棋不定还有的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待遇高、福利好做为择业标准,但同时又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抱负,在择业时犹豫不决。例如,有部分在校生同时和多个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今天认为这个单位待遇不错,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更有利于自己发展,在多个单位之间难以取舍。甚至还有极少数职校生,到离校是才匆忙选定单位,可到单位报到后又反悔。还有一部分同学,已在某个单位面试过,双方也都比较满意,但迟迟不肯签约,还要继续寻找新单位,总希望找到更好的单位,最后因拖延时间失去了机会 因此,职校生择业过程中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对自身的就业不利,择业时左顾右盼,当断不断,必定错失良机;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不利,职校生在择业是反反复复,随意违约,延误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
3、部分在校生不顾自身的专长和专业特点,盲目追求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的所谓热门职业。这是受世俗观念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影响,导致了择业观扭曲。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及社会职业的片面认识,部分在校生缺乏正确的择业指导思想,在择业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严重偏差,必须加以纠正。择业是每个在校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在校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二)努力掌握就业技巧、积极就业
面试考察主要内容 仪表风度、专业知识、工作实际经验、吃苦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合分析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力、上进心、进取心、求职动机、业余爱好与兴趣、薪酬与福利等情况。
1、面试前的准备,准确掌握信息:用人单位情况、岗位需求、面试事项
2、个人形象得体。
3、材料准备充分、个人简历、成绩证明、身份证复印件、照片及其它(或获奖证书的原件、复印件)求职信等。
4、个人细节:带笔纸、提前分到面试地点。
5、面试技巧,看:不要盯着对方眼睛看;表情柔和的看着,不要表现的像对他本人感兴趣一样;听:不要打断面试官的话;理解听到话真正内涵;与面试官保持眼神交流;用点头或声做出反馈;笑:始终微笑;眼睛也微笑;笑着做出反馈。
(三)学会制作个人简历、推荐信
1、个人简历的五个主要部分是:题头、简介、工社会实践经历、教育背景、其他杂项。杂项部分包括、发表演讲、社团成员资格、奖励和获得国家承认的计算机技能、专利权、语言技能、许可证书和资格资格证书以及个人兴趣。
2、个人简历上不要出现薪金的历史记录和待遇要求。如果要求您提供这些信息,写在附信上。
3、简历应当是正面性的材料。它应当告诉人们真相,但没有必要告诉全部真相。不能说谎,但您不需要全部都说出来。负面的内容要远离简历。
4、简历要越短越好——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两页就足够了。
(四)辅导员总结:
大家在就业过程中首先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其次要考虑自身专长,以做到专业和专长相结合,对自我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准确定位。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大家正面临实习,如果正确的选择了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新形势下,体育类实习生的就业形势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非常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广大毕业生在就业前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正确地把握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