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系统的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突出,能在基础教育、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优秀体育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预期:
1.具有坚定的从事体育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富有责任感和仁爱之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具有体育教学研究能力,积累较丰富的体育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经验,熟练驾驭课堂教学;
3.在学校体育实践中深刻理解体育育人的价值,综合运用德育原理、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能实现多元综合评价;
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反思意识,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沟通与协作能力强,实现专业发展。
二、毕业要求
(师德规范)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能够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的好老师。
(教育情怀)2.肯定体育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科学合理地定位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细心、耐心工作的心理准备,乐于奉献于学校体育工作;
(学科素养)3.熟练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具有宽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顺利开展学校体育的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各项工作;
(教学能力)4.掌握当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认知特点,能够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运用现代教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准确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能给予恰当的评价。具备体育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
(班级指导)5.具有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德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能够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运用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实施班级建设、组织班级活动。
(综合育人)6.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规律,掌握学科育人基本方法,结合体育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方法,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会反思)7.树立牢固的终身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外内体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信息,能够主动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初步掌握反思方法与技能,具有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沟通合作)8.具有热情、宽容、理解、同情等亲社会行为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领域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担当,具备较强的角色实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