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专业简介>>正文
  • 体育教育专业简介
    2018-06-08 08:47   审核人:

    【专业名称】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代码:670114K

    【教育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 大专

    【招生对象】 高中(含职业高中)毕业生

    【学习年限】全日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中小学、健身俱乐部、社区等机关企事业,掌握学校体育、健身指导及社会体育指导等体育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适应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等社会能力,具备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工作能力,并能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工作能力,具有大众健身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开发与管理等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获取并判断信息、运用理论知识、制定工作计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训练、竞赛及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健身指导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三、毕业标准

    学生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达到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相关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一)学分

    1.总学分要求设定在136分;

    2.教学部分原则上18学时记1学分;

    3.实习部分原则上16学时记1学分;

    (二)学时

    本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为1994学时,周学时28学时,每学时按50分钟计算。

    四、主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田径、体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体育游戏、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材教法、田径裁判法、篮排足球裁判法及基本功、教学设计及试教试讲、健身理论与实践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1.通识教育课554学时,32学分

    2.专业课1440学时,82学分。

    六、其他说明

    (一)第三学期的学期末,制定该年级的“后续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块课程,并经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学校审批后发布实施。

    (二)课程考核

    为了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类。考试与考查课程(学校统考科目外)由系统一确定安排,每学期考试专业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门。基础理论课程考试由两部分组成,对于考试课程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对于考察课程平时成绩占80%,考试成绩占20%;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可以从“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专业知识”三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专业核心课程鼓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要制定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和推广“知识+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各学科课程具体考核内容标准及考核办法见“体育系专业教学大纲” 中的各学科考核标准。

    (三)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本方案由刘日良起草修订,体育系人才培养方案小组审定。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会随着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和教学实践情况逐步完善。

    关闭窗口